顶级强者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医追梦 > 第三十章 缅怀前辈志更坚

第三十章 缅怀前辈志更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周刚和张民一听,这才知道电影、电视的《精武英雄陈真》的故事也不完全是虚构,只是有些题材是来于朱国福。

尤其是张民看《精武英雄》,看见剧中“陈真”会西洋拳,当时觉得纯属杜撰,原来竟然是真的,心中雀跃不已,在旁边对彭巳丁开玩笑道:

“彭巳丁,你回渝州要去找李毅力大师,拜入门下,成为东方旭和陈真的徒孙!”

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不过却坚定了彭巳丁回渝州拜李毅力为师的决心。

宋元龙继续讲朱国福的传奇故事,讲他怎样参加第一届国术国考,如何勇夺国考武状元?

那是1928年10月,国考的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武术精英。全国各地的武术名家、高手数百人纷纷赶至金陵参加此次国术国考。

有老一辈拳家,如72岁的李汇亭、64岁的梁占魁、62岁的陈富有和刘永祥、61岁的金恒铭和60岁的李好学等。

就拿李汇亭来说吧,那是世代习武,以查拳闻名天下。他曾开设镖局,以“铁砂掌”击败群匪,是声名显赫的人物。后与霍元甲结为好友,打破门派藩篱,加入武术报国的行列,是精武会的老前辈教练。

还有正值盛年的一些武术名家,如六合名家佟忠义、北派少林大师赵鑫州、八卦名家贾凤鸣、鹰爪大师陈子正、八卦名家高凤岭、形意八卦名家左振英、查拳高手于振声、太极名家吴图南及八极、劈挂名家马英图等。

其他不说,单说这个陈子正。

陈子正是世人公认的民族英雄,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爱民的武术家、教育家、拳术技击家,是最早把武术课开展进入学校、课堂的武术教育先驱。

他擅长鹰爪拳,有“鹰爪王”、“闪电英杰”之称。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我国,义和团奋力抗战,当时保定一带的清军不但不积极对外,反而把屠刀对准了义军将士。用洋枪洋炮武装起来的大队清军,发兵攻打板门镇,沿途烧杀抢劫,无恶不作。

李林庄村义和团在陈纪云等的统领下,在李林庄村、孤庄头村的交接处路口,截击清军,由于寡不敌众,惨遭失败,很多义士纷纷死于混战之中。

在危急时刻,年仅弱冠的陈子正挺身而出,率领全村青壮年,一面藏匿老少妇弱,一面掩护义军撤入李林庄村张家大院。然后,他紧闭院门,带领这些壮勇、义军登上房顶,居高临下,击败清军发起的多次进攻。

突然,有三个清兵从西房外偷袭开枪,二个义军中枪倒下。陈子正急中生智,扔掉短兵器,扒下房檐的青砖向清军掷去,三清兵被打下房去。经过几个小时的苦战,清兵终于败逃,陈子正又率领义军追杀,于是乡里的百姓才得以安然的保全下来。

民国初年,陈子正家乡常有盗贼出没,杀人越货。陈子正经常只身一人,驱逐这些盗贼土匪,保护乡里百姓。

1913年,农历八月的一个深夜,豪绅郭锡九的五个爪牙手持撅把手枪、大刀等兵器向李林庄村进行抢掠骚扰。陈子正闻讯赶去,并怒喝杀贼,贼人怯逃。

陈子正紧追不舍,当追至村西头大坑时,这五个贼人见只有陈子正一人,便又返回向陈子正围攻猛扑。陈子正赤手空拳,闪展腾挪,施展出鹰爪门的武功,五个持着凶器的贼人竟无可奈何。

打着打着,陈子正蹿到一棵柳树前,使出铁胳膊夹住树干,猛一用劲竟将直径三寸的一棵柳树拔出土来。

于是,他手持柳树,连连几个绝技,先是将拿枪的贼人打倒,然后又一个“怪蟒翻身”,向左右两边的贼人横扫过去。五个贼人被打得皮开肉裂,最后带着伤,灰溜溜地从芦苇逃跑了。

从此,贼人再也不敢来村胡作非为。至今李林庄村还流传着陈子正“倒拔垂杨柳,只身斗歹徒”的英勇事迹。

陈子正不仅鹰爪拳出众,而且轻功也非常高强。他腿快身捷,身法灵活,能在栅栏上行走如飞。民国初年,陈子正在模范军团任教时,有一军官蔑视武术,对正在教拳的陈子正说:

“武术练得再快,也不如枪快。”

陈子正说:

“枪虽快,只能挎着,而挎着则无用。”

那军官不服,伸手拔枪。当时陈子正离那军官有数丈之远,只见他纵身如飞,快如闪电,这个军官的枪刚拔出就被打落在地。

军官立时羞愧满面,深悔自己说话孟浪。模范军团的将士们对陈子正的轻功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他得了个“闪电英杰”的美誉。

1921年,陈子正在海外传艺时,听说一自称“天下无敌”的外国大力士“艾茨坦尔”摆擂,挑战中华武术,声称华人是“东亚病夫”,中华武术不堪一击。一些中华武士上台应战,很多受伤而败。

陈子正大怒,带领弟子前去打擂。他施展出鹰爪力的手法,几个回合便将外国大力士摔下擂台,七窍流血,气绝身亡。从此“鹰爪王”之名不胫而走,一时,陈子正驰名东南亚。

1922年,陈子正应邀去星洲精武分会传艺,到星洲后不久,就在擂台上用半个回合,击败一名英国拳术名家,被授予尊贵的“短剑”一把,剑上刻着“拳王”字样。

由此可见,这次国术国考,可说是高手云集。

而当时的朱国福仅薄有名声,与弟弟国禄、国祯人称“朱家三虎”,其名声和这些当代名家实在不能相提并论。国考中,三兄弟都参加了这次考试。

通过首场预试者有333人之多。以后的比赛则更趋惨烈,伤筋断骨之事时有发生。有人甚至把棺材抬至场下进行比赛。

考前,有好事者指着考场边的石狮子开玩笑:

“若谁能举起这只石狮,武状元非他莫属。”

朱国福也不多言,走过去双手握住狮腿,用力一提,石狮拔地而起,然后向上一挺,将石狮高高举过头顶,围着考场转了一圈。

众考生大惊,要知道,这只石狮起码有上千斤重。当场,就有很多高手掂量出自己的实力远远不如朱国福,自动退出了考试。

经数日恶斗,许多名家、大师纷纷落马。像赵鑫州、陈子正、贾凤鸣、高凤岭、左振英、于振生、吴图南等名家仅通过预试。

闻名全国的万常青也因特殊原因(杜兴武担心徒弟万常青受伤而阻止他继续参赛)仅获得中等。

最后优胜者只剩下17人。

正式决赛时,朱国福以擂主的身份,等待其他考生的挑战。

在前面的比赛中,大家已经知道了朱国福的实力,自知并非他的对手,上台以后,一句“大哥,轻一点哟”,还没有说完整,就被朱国福施展形意拳打下了擂台。

从第一个挑战者上台,到最后一位挑战者被打下擂台,前后只用了5分多钟。

夺魁以后,爱国名将冯玉祥将军亲赠中山服、龙泉剑给他,并题“爱人如己”四字予以奖励。

国考的第二年,由于冯玉祥回山西去了,由冯一手创办起来的南京中央国术馆尽管有冯手下的三员大将主持工作,但内部分裂在所难免。

于是,当时的副馆长张俊洁准备整顿国术馆,找到朱国福做了三天三夜的工作,终于说动他出任中央国术馆的教务处长,负责指导中央国术馆的教学工作。其三弟朱国祯被聘为积极队队长、二弟朱国禄为副队长。

朱国福在教学中大胆革新,一是鉴于国术馆中的学员都具有一定的传统武功基础,故而利用国术馆高手众多的条件,大幅度加强相互间的散手练习,用以提高实战能力;二是大量增加了西洋拳击的研习,当时定名为搏击课,并培养出李成希、郭世铨等搏击高手。

对于朱国福的这些做法在当时并非没有异议。国术界中不少人认为国术馆应去认真研习少林、武当等传统的内、外家功夫,而不应该把西洋拳击的训练方法放在这么重的位置上。

朱国福解释说:

“我不是传扬西洋拳击,只是借鉴西洋拳击的训练方法,但用的技术还是中华武术。”

随后不久,又举行了“浙省国术游艺大会”和“上海国术大赛”。这两次大赛实际上是华夏近代最大的两次全国性的擂台大赛。筹备的时间也较为充分,当时全国各地有名的拳家几乎全被邀请参赛,还包括一些异僧、神道也赶来参赛,甚至日、俄等国拳手也跃跃欲试。

然而比赛的结果却出乎许多人的预料之外。最终获得“浙省国术游艺大会”前十名最优等者的,皆为中央国术馆和江苏国术馆的学员,即经过朱国福等指导的学员。

经过这两次国术大赛的检验,朱国福的这些做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同,事实证阴朱国福是正确的。

彭巳丁听着宋元龙讲朱国福学习、借鉴西洋拳击的故事,不禁深深震撼,似乎找到一种共鸣。

人生的机遇就是这么奇妙,宋元龙从来没想到,他随口讲的故事会对彭巳丁的人生发生一个天翻地覆的影响

彭巳丁表面上,安安静静的听宋元龙讲解朱国福把西洋拳击与形意拳怎样有机结合,怎样打擂获胜,怎样培养其兄弟和学生,但内心深处,一个声音在却在呐喊:

“我要中西武术结合,我要中西医结合!”

于是一刹那,一个偶然的巧遇,一个普通的故事,彭巳丁“武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宋元龙喝了口水,继续讲朱国福另一件大事。

那是1930年,国术馆馆长张之江率教务处长朱国福、编审处长唐豪,教授班班主任、技击队队长朱国桢、教员杨法武、杨松山、郭世铨、张长海等人前去东瀛考察。

期间,东瀛多名9段搏击高手向朱国福等发起挑战,往往都被他在一招之内打翻在地。这些高手不服气,提出拼刺刀,当时东瀛的刺刀术在全世界排名第一。

东瀛高手全身防护,如临大敌。而朱国福却艺高胆大,连面罩也不戴。东瀛高手大惊。朱国福轻松自若,放出豪言:

“若有什么后果,自行负责。”

就这样,朱国福又连挑几名东瀛劈刺高手。东瀛人彻底服了,高薪聘请他留下来当教官。朱国福大义凛然:

“我是中国人,我不能教东瀛人用中华功夫来对付中国人!”

考察期间,朱国福已经洞察了东瀛侵略华夏的狼子野心。在东瀛的小学,他看到老师将苹果切成四瓣,然后给每个小朋友发一瓣。小朋友们吃完一瓣以后,老师就问:

“小朋友,你们还想吃吗?”

小朋友齐声回答:

“想。”

这时,老师就会抓紧机会教育:

“这些苹果都是我国的,可是被邻国抢走了,你们长大以后一定要到邻国去拿回来。”

考察中,朱国福深深感受到了东瀛人的狼子野心,看到东瀛民族的全民尚武之风,东瀛军队推广、普及技击之努力,内心极为担心。

“这是在为战争作思想和技术方面的准备!”朱国福认为。

回国后,朱国福率先提出“斥花架、重实用,练为战”,提出教学内容应该以“形意、八卦、太极、摔跤、搏击、短兵、劈刺”为主。提出了华夏与东瀛终有一战,“出于对东瀛侵略野心有所防范,必须有效地训练华夏军队”等观点。

东瀛军刀钢质好,硬度高,刃口薄,杀徒手之人好用,但忌讳刃口相格;华夏大刀厚重,须腰部有力,重在反手刀,在战场上砍人亦砍刀。

根据双方兵器的优缺点,为了对付东瀛的劈刺,朱国福、马英图等武术家将华夏传统的大刀改良,重新编写了一套刀法,在中央国术馆和一些部队广泛传授。

宋元龙边说,还边背当年“大刀术”的口诀:

“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

一边背着口诀,宋元龙还一边连讲带比划。

宋元龙解释,双手握紧大刀,刀尖朝下,当鬼子刺刀刺过来的一瞬间,把刀挑起挑开鬼子的刺刀,或挑偏鬼子的刺刀。因为是向上挑起,所以刀是在头上的,这时就可以顺势劈下,一刀就可以解决鬼子,把鬼子劈成两半。

宋元龙进一步给彭巳丁详解,其实这是传统武术的刀术“缠头裹脑”一招的用法,另外还可配合步法用刀尖左右拨开鬼子刺刀的同时,双手握紧刀把猛力突刺鬼子。

看着宋元龙激情的讲解,四人似乎感受到了当年抗日战场的情景,宋元龙讲道:

“前前后后,朱国福和他的学生训练了三万战士奔赴抗日前线。”

宋元龙、彭巳丁一边交流拳艺,一边感怀前辈,张民和周刚听得也忘了时间,不知不觉到上午11:00。

由于彭巳丁晚上还有比赛,宋元龙起身告辞。

dingjiqiangzhe.com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